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,取决于肿瘤类型、级别、位置、大小、患者年龄、整体健康状况和个人意愿。多学科团队(神经外科、肿瘤科/放疗科、神经内科、病理科、影像科、康复科等)共同决策至关重要。
1. 手术治疗:目标:尽可能安全地切除肿瘤(全切或部分切除),获取组织明确诊断,缓解症状(如降低颅内压)。方式:开颅手术、神经内镜手术、立体定向活检/手术、术中神经功能监测、术中影像导航(如术中MRI)等技术提高手术精准性和安全性。关键:在最大程度切除肿瘤和最大程度保护正常神经功能之间取得平衡。
2. 放射治疗:目标:利用高能射线杀死肿瘤细胞或控制其生长。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、无法手术肿瘤的主要治疗、或转移瘤的治疗。技术:精准放疗技术(如调强放疗、立体定向放射外科、质子治疗)能更精确地照射肿瘤,减少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损伤。
3. 化学治疗:目标:使用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繁殖。应用:常用于高度恶性肿瘤(如胶质母细胞瘤、髓母细胞瘤)的术后辅助治疗、复发肿瘤的治疗。可通过口服、静脉注射,或特殊方式(如卡莫司汀缓释植入膜片)直接作用于术腔。挑战血脑屏障限制了部分药物进入脑组织。
4. 靶向治疗:目标针对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设计药物,更精准地攻击癌细胞,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。应用:特定类型的脑肿瘤(如某些胶质瘤、转移瘤)中应用逐渐增多,需进行基因检测筛选适合的患者。
5. 免疫治疗:目标:激活或增强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攻击肿瘤细胞。应用:在脑肿瘤(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)的治疗中仍在积极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,部分药物(如贝伐珠单抗)用于控制水肿和症状。在脑转移瘤(尤其是黑色素瘤、肺癌转移)中取得一定效果。
6. 电场治疗:应用:主要用于新诊断或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。通过佩戴在头部的设备产生低强度交变电场,干扰肿瘤细胞分裂。
7. 支持治疗/姑息治疗:目标:控制症状,提高生活质量,减轻痛苦。贯穿整个疾病过程。措施:使用药物控制水肿(如地塞米松)、减轻头痛、预防或治疗癫痫、抗恶心呕吐、康复治疗(物理、作业、言语治疗)、心理社会支持、疼痛管理、临终关怀等。